绩效技术:为你解读神秘而时髦的OKR

2018-03-06 14:50:00
mrjiangkai
转贴:
CSDN
1230
摘要:OKR能规避大企业病吗?OKR比常规绩效管理好吗?从OKR的历史、OKR是什么、如何实践(带有鼓吹成分)、OKR之父如何说这几个方面看看吧。

源自Intel,并在Google,Linkedin等公司实施的OKR管理理念正在科技企业中广泛流行。OKR不仅适用于Google这样的大企业,对成长中的创业企业同样有效,因为这些大企业实施OKR,正是为了规避大企业病。

OKR能规避大企业病吗?OKR比常规绩效管理好吗?从OKR的历史、OKR是什么、如何实践(带有鼓吹成分)、OKR之父如何说这几个方面看看吧。

OKR的历史与在谷歌的作用

当谷歌还不到一岁的时候,投资人约翰·杜尔(John Doerr)敦促谷歌采用一套叫“目标和主要成果”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的组织体系。这套系统来自英特尔公司。在杜尔介绍下,谷歌欣然接受了此套系统,沿用至令。

在OKR系统下,在该考核系统下,员工们不但明确自己的任务,同时也能了解他人在做什么。员工首先要制定一个目标,然后设定一系列“主要结果”,可以用来衡量是否已经实现目标。目标的设定要明确,具有可量测性。例如,不能说“想让网站更漂亮”,而是要说“让网站的访问速度提高30%”,或者说“让用户交互提升15%”。

谷歌对OKR考核按照季度和年度进行,季度OKR考核不会变化,但是年度考核目标会随着业务的进行作出调整。OKR的设定涵盖多个层面,包括公司层面、团队层面、高管层面和普通员工层面,其目的是确保公司平稳运行。

通常,员工每个季度接受4个到6个OKR考核。如果考核数量超过该数目,表明这位员工有可能被解雇。每个季度末期将对OKR考核进行打分,分值从0到1。一般的分值为0.6至0.7,如果获得1分,可能是目标制定得太简单;如果低于0.4,员工可能就要反省自己哪里做错了。

包括CEO拉里·佩奇(Larry Page)在内,所有员工的OKR评分都公开,可以在员工资料库查看自己或同事的OKR目标和得分。需要指出的是,该得分并不作为谷歌晋升员工的依据,但管理层可以据此清楚员工是否胜任。

有业内人士称,OKR系统似乎会给谷歌员工们带来压力,但同时也有助于员工了解其他人在忙些什么。

OKR是什么?

所谓OKR,O = Objective 可以理解为企业目标,KR =Key Results 可以理解为关键结果。浓缩在一起就是“为确保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结果分解与实施“。这一管理工具和德鲁克在1950年代就提出的”目标管理“有很大的关系。

目标管理理念相信: 企业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选择”终极目标“作为企业目标,剩下的只是分解目标、进程控制和组织资源。 OKR也不例外,无论企业的目标有多么高远或者现实,都是在具体企业和具体市场中来实现,因此,和纯粹的管理理论不同,OKR对分解和控制的办法做了具体化,而且更加顺应了扁平化管理的大潮流。

1)从战略开始确定年度目标,季度目标

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具体化实现进程,目标的具体值可以很激进,也可以保守,完全取决于战略。但无论如何,都不能有太多的目标被量化。OKR的实施企业通常设定3-4个可衡量的目标。例如“把市场份额提升10个百分点”、”在xx市场推出试销产品“、”建立异业合作同盟,并带来20个以上关键客户“等。年度目标通常应该是企业有关产品、市场、渠道、销售、人力资源相关的大目标。

季度目标是严格盯牢年度目标的,所有分解后的季度目标都应该和达成年度目标有关。可以在每个季度开始前后半个月内制定季度目标。不要在年度开始前就把未来一年的季度目标都设定完成。

设定的年度和季度目标应当和全员充分沟通。

设定企业目标其实也是一个激励过程,这就看企业能不能有足够的雄心壮志,提出激动人心,但依然逻辑慎密的计划。当企业拥有使命感激励的武器后,真的是无往而不胜,这个今天先不展开。

2)从季度目标到“关键结果”的分解

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。每一项季度目标都应该合理分解为少数几项关键结果(不超过5个)。正是因为这些关键结果的达成,使得季度目标能够可靠达成。例如针对“新增600个新客户”这个目标,可以分解的关键结果包括:

——投入广告费X元,带来Y新访客,转化Z1个客户

——进行三次针对既往接触客户的邮件广告,提供X Offer,带来Z2个客户

——拜访现有客户150家,推介客户介绍客户的优惠活动,带来Z3个客户

正如这个例子,每项季度目标分解后的关键结果可能来自不同团队的努力,因此,每个关键结果都要有一位单一的项目经理,对这个结果负责。

例子中的Z1 Z2 Z3应当非常接近600这个数字。这就显示了为什么这几项结果是关键结果。每个周期内,企业内都有各种杂芜的事务,但只有少数几件是对目标达成至关重要的。每个季度,花点精力和团队一起把这几个关键结果找出,是非常值得的。

3)从关键结果到“行动计划“

当有了关键结果(期望的结果)后,就要围绕这个具体的目标来分解任务了。所以,每项关键结果就会派生出一系列的任务,交给不同的同事负责。关键结果负责人就成了名符其实的项目经理,来组织协调大伙。因此,关键结果的项目经理应当是团队非常重要的成员,他们能够调度和影响企业资源,如果他还不具备这个能力,就把这个权力给他。至少,项目经理和企业决策者之间应当保持绝对通畅的沟通。

4)执行与评分

重点来了。每季度,我们要对“关键结果”的完成程度进行客观打分,而不是主观的个人评价。关键结果的评分也不会用来对项目经理个人进行绩效评估,更不会影响他的工资奖金。为什么?因为只有企业内顶尖的10%A级员工才能负责关键结果。如果关键结果没有达成,你是绝对不想去扣他的奖金的。

关键结果的达成度就是评分,分值可以从0到1,如果总是得到1分,说明我们的关键结果定得太低了。每次得到0.7-0.8分是一个不错的结果,说明目标设定有合理的挑战度。

OKR在研发管理的应用

首先,画一下我们通常讲研发项目管理的范畴:确定如何立项,如何确定产品目标,如何把控项目进度,如何驱动产品一代代完善以及如何调动团队积极性等。

在时间周期上来说,我们归纳为 5 个关键步骤:选方向、定目标、控进度、带团队和排干扰。相配套的,则是在这五个关键步骤的一些流程和工具的使用。

一、高效研发的5个关键步骤

第一步:立项——定方向

在整个研发过程中,立项称为ProductBrief或者Project Brief。团队的产品经理会撰写一个1-2页的文档,然后和执行团队进行评审,如果评审通过,立项就成功了。文档一般包含会包含以下内容:

1. 愿景:一句话表达清楚要做什么;

2. 分析市场机会和趋势,决定当前策略;

3. 确定目标用户的特征和核心需求;

4. 现存的解决方案和各自的优劣势;

5. 该项目对公司的利益点;如果不做该项目,哪些竞争对手会做,对竞争对手的利益点;

6. 需要哪些技术的支持和驱动,哪些技术是公司的弱项;

7. 人力需求;

8. 项目的紧急程度,是否需要快速推进;

9. 发布策略;

10.核心衡量指标,用来衡量成功的指标。

第二步,OKR 体系——定目标

对一个项目来说,设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这决定了如何去做,以及能做到何种程度。目标管理是从 Google 引进的 OKR 体系(Objectives& Key Results,目标与关键成果),这跟传统的 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,关键绩效考核)稍微有些区别:

1. OKR 首先是沟通工具:每个人都要写 OKR。为了便于沟通,所有这些OKR都会放在一个文档里。任何员工都可以看到 CEO 的这个季度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,HR 团队这个季度的目标是什么。

2. OKR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标:OKR代表你到底要去哪里,而不是你要去的地方具体在哪里。

3. OKR必须可量化。比如健身时设定锻炼目标,如果只是定义成「我们要努力提高身体素质」,肯定不是一个好的 OKR,因为无法衡量,好的OKR是「今年的跑步时间较去年增加一倍」。

4. 目标必须一致:制定者和执行者目标一致、团队和个人的目标一致。首先,制定公司的OKR;其次,每个团队定自己的 OKR;第三,每个工程师或设计师写各自的OKR。这三步各自独立完成,然后对照协调这三者的OKR。OKR跟个人绩效没有关系,因为OKR 系统的结果和每个人并不直接挂钩。

5. 通过月度会议Review ,时时跟进OKR: 在月度会议上需要确定如何去达到目标,是一个帮助达到目标的过程。

6. 通过季度会议 Review ,及时调整OKR: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,每季度有一个OKR 的 review,调整的原则是目标(Objectives)不变,只允许调整关键成果(Key Results)。

为了更好的理解如何制定OKR体系,我们看个例子:

● 目标(Objectives):发布有影响力的新功能,将 XXX 产品做成用户可以每日使用的产品。

● 关键成果(Key Results):

  • 日活跃用户量为XX;

  • 使用XX方式,提高XXX核心指标;

第三步,项目管理——控进度:

目标设定以后,非常重要的就是执行,一般的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控制进度。

  1. 任务/进度勤同步 。整个公司所有人的 calender,包括会议、要做的事情、项目的时间节点都需要及时同步。在整个战略布局上,如果某个项目工期非常紧,就必须进行更多的沟通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问题。

2. 站立会议 (Daily Sync) :每天进行站立会议,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之内,每个人说明自己今天要做的工作,需要什么帮助,有谁可以帮忙,可以更有效的调节资源和公关。

3. 多方位沟通(Google Docs / Gmail / Hangouts) :对非紧急的事情,两个团队或者是两个人一起讨论所有的设计。Hangouts用于做快速响应。

4. 周会(Weekly Report) :每周总结。团队产品经理要做周报,汇报这周的工作、发布、取得效果以及数据。

5. 数据系统 :数据系统上面有全公司所有的产品数据和运营数据。数据能够用来验证产品的假设、方向等。

第四步,人员管理——带团队:

项目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执行的,所以带团队非常重要,在人员管理上,可以有三个基本原则:

1、 Re-Organization& 换组 :公司鼓励员工换组,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喜爱的团队做更有趣的事情。只要在原团队的绩效合格,每季度都可申请换团队或换工作内容。员工的绩效不与 OKR 挂钩,公司鼓励员工挑战难度、超越优秀,低 Level 的事情做不到优秀会被惩罚,做事不及格也会被惩罚。

2、 One on One: 在带人方面, One on One 非常重要。One on One 指的是每个团队的 manager 需要定期(最佳间隔是每周一次)与自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者对话。manager 首先是一个教练,应该帮助自己团队的成员成长。通过 One on One,manager 需要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现阶段的状态和遭遇的困扰,分享职业规划,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问题,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。

3、 个人 OKR 和 Performance 体系 :每个员工在每个季度初需要确定自己本季度的 OKR,在一个季度结束后需要根据自己这个季度的工作完成情况给 OKR 打分。每半年公司会进行一次 Performance Review,主要是 review 员工过去半年的绩效,并根据 Performance Review 的结果变更 Job Ladder(业务职级)和薪酬。值得一提的是,所有的个人Performance Review 的成就内容及级别都是全公司共享公开的。这个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,为什么要这么做?因为一方面可以做到更为公平和透明,另一方面也给每位员工提供了更好学习和成长自己的样本,激励大家在产品研发中更高质量的挑战和要求自己。

第五步,兴趣管理——排干扰:

1、激发兴趣:HackDay ,是一个特殊的节日,类似黑客马拉松。通常在春节假期回来的那一周,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们 3-5 人组成一队,在连续48小时的时间里,充分展现工程团队的创意和想像力,完成一些比日常开发更 geek、更有趣的东西。

为了鼓励大家更好的完成挑战,也会设计一些特别有特色的奖品,历史上2012 年提供的是苹果刚出 Macbook Retina,2013年是 Google Glass,2014 年则是程序员最爱的 Herman Miller 顶级座椅。

2、控制兴趣:PolishWeek,让公司慢下来,对已有产品的细节进行精细化的过程。 在大量开发和新产品上线的过程中,我们会担心因为走得太快而对产品的细节关注不够。在连续3个工作周后,第4周通常是 PolishWeek。在 Polish Week 的这一周,不会进行新产品或新功能的开发,而主要是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打磨,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和小 bug,譬如产品内一些字体的统一等等。平均每个 Polish Week 会解决产品中各种 Bug 大约 200 个。

二、高效研发的流程和工具

过去几年做 Windows 版的时候,尝试过一个月、两个月、一个星期、两个星期的发布节奏,整个模式跟 Chrome 比较像,有功能发布就希望尽早的发。我们在服务端上每天都有更新,客户端会慢一点,现在大概是两周一个版本。

在开发节奏上,前两周的时间用于开发,然后截取分支准备发布,接下来两周进行测试,同时进行另一个开发,每一个迭代都控制在两周之内。相对而言,服务端的发布比较好操作,可以做很多的回归测试和自动化测试,不太需要手工的测试来做发布,但是 Windows 和 Android 都会有一些 Beta 的发布,在内部很难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和用户的环境,所以在 release 之后的过程中一般会抽样 1%、5%、10% 这样一个节奏来做验证,主要是看某些指标是否达标。

这个流程刚开始执行的时候问题特别多。比如在这周开发完成以后,测试发现根本测试不了,有很多很多的 Bug,工程师只好利用第二个研发周期去修 Bug,然后又会影响第二周期的开发,这样问题越来越多,就会导致流程很难进行,然后进入恶性循环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在操作层面上一开始先用一个月的迭代来让大家适应,同时要求 Master 分支必须是可用的(比如某人提交了代码跑不起来,或者没有经过测试,给其他同事带来了阻碍,就会被要求请全团队喝咖啡)。其次加强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,确保每个迭代的研发质量是可控的,后面的测试主要是回归和校验,减轻相互重叠的压力问题。一个月的迭代跑顺了之后,再跑到两周、一周的节奏,整体来看,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,就完全跑顺了这个流程,想快可以快,想慢也可以慢。
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为了提升产品研发效率,可开发一款项目管理工具。作为内部的沟通工具,它主要用来做跨团队沟通,全公司所有员工都会使用。重要的 roadmaps 必须在这里登记,登记了以后,一个项目需要多少设计师、需要多少marketing、每个阶段是什么样以及工程师的发布状态都可以在这里看得到。

对于重要的发布,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:

第一要获得 Product/Design Review 的批准。 一个功能开发以后,无论是界面还是整个 UI,如果会影响到用户的操作,或者影响到商户的收入,比如广告系统或者和合作伙伴的一些策略调整,这就需要做 Design Review。Design Review 大概是每周的周一、周三和周六,每次持续 1-2 个小时,包括Product(Review)、Design(Review)或Business(Review)。Product Design指的就是 PD,主要的视觉设计师或产品设计师必须全员参加。

第二要获得 EngineeringTech Review 的批准。 这更接近于传统上的技术设计,主要是看某个功能在工程设计上是怎么做的。做这个设计的团队和所有工程师必须全员参加,也会有一个人来 host,还需要几个指标的 review。这个过程是帮助相关的工程师把设计考虑更全面,包括流量、游戏的带宽压力的需求等等。

第三要获得 MarketingReview 的批准。 主要是看产品上需要如何引入 marketing 团队的配合,需不需要做一些传播,需不需要注意公关策略等等。

同时对于更小的一些 Beta 测试则不强制要求。这些 Review 实际上是帮助整个团队、整个公司去理解当前最重要是什么,其实也是建立一个高标准的过程。